樯倾楫摧的倾是什么意思

樯倾楫摧的倾是什么意思

《岳阳楼记》里的“樯倾楫摧”究竟是个什么意思?

作者 杜巴金

孙女今年参加重庆中考回来,我问她古文考了什么?她说填空题考了《岳阳楼记》里的一句。

于是我来了兴趣,问:你们老师讲《岳阳楼记》这一课的时候,“樯倾楫摧”是怎么解释的?孙女答:就是“船桅倒下,船桨折断”呀。

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她学这一课的时候已经问过一次,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对;而且告诉过孙女我认为正确的解释。

为了核实,我又查了一下网上目前通行的对于“樯倾楫摧” 的白话译文解释,确实还是“船桅倒下,船桨折断”的意思。

这样,老夫咱就有些愤愤不平了;于是不揣冒昧,特来网上发一个不同的声音。

先看看《岳阳楼记》中此段原文:

“若夫霪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;日星隐曜,山岳潜形;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;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”

前半段的大意是:如果阴雨季节,连续一个月以上每日都是乌云不散、冷风呼号,大雨下得遮天蔽日、湖面上的浪花高高的排向空中,让湖岸的山岳都看不清。这时候,无论商船、客船都不会在洞庭湖里泛舟行楫……。

那么问题来了:这个时候的“商旅不行”,是不是因为狂风巨浪把所有的船桅杆都吹倒下、把全部船桨都折断了呢?如果是那样,那岂不是出了重大行船事故了吗?

当此时也,已经被朝廷贬謫的前丞相范仲淹老先生登上岳阳楼,面对“倒下”的桅杆、“折断”的船桨,他是“视察事故现场、指导救援工作”来了吗?如果是,按现代的新闻报道写法,那他这一段好像应该这样写:“尽最大可能抢救遇险群众的生命财产;查明原因、追究责任!”而不会只顾表达自己满胸 “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”的感情了。

笔者一介老夫,少年求学时候第一次学《岳阳楼记》这一课时,正在重庆市第十三中学上初中三年级(初1957级)。学校恰好地处嘉陵江小三峡的观音峡的峡口边。同学们不仅“听惯了艄公的号子”,也“看惯了船上的白帆”。所以第一次读《岳阳楼记》课文,马上懂得文中之“樯”、“楫”所指何物。

当时嘉陵江里挂白帆的船一般比较小,那帆是普通白布做的,也比较薄。大木船挂的帆是用厚布做成,所以这种厚布就叫帆布。还有的大船,船帆不是用布做的,而是用竹蔑编成的长条形蓬席板,在桅杆上一扇一扇从下到上迭挂起来的。帆船在行船的时候,风帆挂高挂低、帆片挂多挂少,要看天气、水情来掌握。艄公驾船顺随自然,拉动桅杆顶上穿过滑轮的缆绳进行升帆、降帆操作。

嘉陵江里大木船的桅杆,一般都有十来米左右高吧。桅杆是插进船心一个桅杆洞里竖立起来的;行船不需要的时候,桅杆可以抽出来放倒在船面上。同样,船桨不用的时候也是可以从船舷边挂桨柱上取下来,在甲板上归放一起的。船桨可是船工们搏风打浪的强力工具,一般情况下,霏霏霪雨、怒号阴风是不太可能将其折断的。

另外,江中木船的前甲板中部还有一个透底的杆洞,和江水相通;停泊岸边的时候用一根比桅杆短细很多、被称为“刹棒”的尖头木棒从此洞插入水底泥中,可以将船锚定。

因为知道这些知识,所以笔者学《岳阳楼记》这一课的时候,语文老师对于“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”给出的白话解释是这样的:

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的日子里,商船、客船都不出行了;把船帆降落、桅杆放倒,船桨摘下、归拢,放在船面甲板上;船船相挨、互靠,大家都待在岸边躲避风雨。

这才是最正确、也最合理的解释!

想想看,这和现在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,通知出海船只都回港避风,是不是一个意思?

现在的一些古文学者们可能没见过江河里的木船,缺乏这方面的知识,于是对于“樯倾楫摧”作出所谓“船桅倒下,船桨折断”的白话翻译和解释。这完全是望文生义、外行说教,很是荒唐可笑!

行文到此,笔者特别怀念当年讲授《岳阳楼记》这一课的张星磊老师。我们那一年读的语文课本不叫《语文》而叫《文学》。是张老师教给了我和同学们对于《岳阳楼记》中“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”一句这最正确而合理的解释。

张星磊老师是山东人,1916年生;是抗战时期逃难内迁来到重庆的爱国进步知识分子;是一位像父亲一样的班主任老师。说来也巧,张老师的夫人古先惠老师,是笔者小学三年级时候的班主任;不仅教语文课,她还是天府煤矿子弟小学有名漂亮的音乐老师。张星磊老师和古先惠老师均逝世于“文革”时期,都不到60岁。笔者写下此文,也是怀念恩师的意思。

(此文完稿于2025年7月5日)

相关推荐

mac双系统如何快速切换
外勤365下载安装版本

mac双系统如何快速切换

⌛ 06-29 👁️ 6199
如何判断男生是不是喜欢你?
亚洲28365

如何判断男生是不是喜欢你?

⌛ 06-27 👁️ 90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