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24小时
有人可能会问:人晚上不需要停时钟吗?由于人工照明不多,当时的人们认为明暗时期是相反的,不是同一天的两个部分,人们只计算一天中的时间。没有时钟的帮助,从黄昏到黎明的黑暗划分变得非常复杂。
后来,古埃及天文学家观察到夜空会旋转,36颗恒星将夜空分成大致相等的部分,其中12颗沿着地平线依次消失。至此,夜晚被分成了12个部分。
水钟也很快被用来记录夜晚的时间,这可能是当时古代世界最准确的计时装置。公元前1400年,在卡纳克的阿蒙神庙中发现了一个这样的时钟,将夜晚分为12个部分,用于不同的月份。
然而,即使有了水钟这样的计时装置,当时的古埃及人也无法将一天的时间平均划分,夏天的时间比冬天的时间还要长,晚上的时间仍然处于最底层。一种。12颗星消失了。但是光影都被分成了12个部分,当时引入了24小时制的概念。固定时间的概念直到希腊化时期才出现。
分秒的出现
公元前150年左右,被称为“天文学之父”的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首先提出将一天分成相等的24小时。它的灵感来自古代巴比伦人开发的天文技术。巴比伦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从苏美尔人那里继承了60为基数,用于天文计算。尽管有这样的建议,不同的季节持续时间仍然使用了几个世纪(计时码表直到14世纪才开始流行,当时机械表首次在欧洲出现)。
虽然以60为底早已不用于一般计算,但它仍用于测量角度、地理坐标和时间。事实上,在4000年前的巴比伦系统中,钟面与地球是分离的。
古希腊天文学家Eratosthenes(公元前276-194年)创建了一个地理纬度系统,根据60将一个圆划分为60个部分。一个世纪后,喜帕恰斯将平行线标准化为与地球的形状平行且一致。
希帕克斯还设计了一个跨越360度、从北到南、连接两极的子午线系统。在《阿拉木图大条约》中,托勒密解释并扩展了伊帕克斯的工作,将360度的经纬度系统划分为60个部分(我们现在称为“部分”),每个部分本身为60个分数(今天称为“秒”))。
然而,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,分秒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。人们只把一天或一个小时分成2、3、4个,有时甚至12个,但从来没有60个,那时的人们只关心多少小时,从不关心多少小时。
直到16世纪末机械钟的发明,“分钟”的概念才出现在时间上,“秒”的概念被用来更精确地计算时间。由于古代文明定义并保存了时间的划分规则,现代社会一天只有24小时,一小时有60分钟,一分钟有60秒,所以时间总是以十六进制存储。
原子流时代
但是,我们今天使用的天气可能与太阳或昼夜的划分没有密切关系。1967年,一秒被重新定义为铯原子能量跃迁周期的9192631770倍,这一次划分得非常精确。这一重新定义开创了原子计时和协调世界时(UTC)时代。
为了结合原子时和恒星时,有时除了UTC之外还需要闰秒。所以技术上不是每分钟60秒,而是每十年几分钟(大约8分钟),实际上有61秒。我们不在乎8分钟是多少,因为当我们的时钟不合适时,我们只需要调整它们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